Powered By Blogger

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

宇宙結構2:宇宙創生之科學小說

經過化約論的努力, 現今(20世紀末)科學版的宇宙創生神話, 已經大致完善得足以說服大部分科學家相信宇宙起始於大霹靂(big bang)事件. 從一個比原子核還小很多的範圍, 科學家稱為普朗克空間10-33公分的立方, 也就是10-99cm3與普朗克時間10-43秒開始, 膨脹到10-35秒時, 宇宙半徑達3X10-25公分, 溫度1028K. 然後由於斥性重力效應, 進入大暴漲階段. 這階段, 除了光(能量)以外, 空間中還沒有任何物質存在. 時間從10-35~10-33, 宇宙半徑由3X10-25公分達3公分. 這時期的真空, 其實不是真的全無, 它富含能量, 是一個高能量海, 卻沒有其他物質, 沒有實體, 就是一片高能量海.

10-33秒後, 膨脹速度減緩, 不過仍保持繼續膨脹. 這個膨脹, 是三度空間的宇宙在四度空間上的膨脹. 想像就像吹氣球一樣, 二度空間的氣球皮囊在三度空間上膨脹. 當然了, 超弦理論說, 宇宙是在十度空間上膨脹.

宇宙在最初三秒鐘內, 因為高速膨脹而造成溫度快速下降, 溫度下降到粒子可以存在的環境時, 粒子-反粒子, 成對創生. 因空間小, 密度極高, 又總是碰撞, 造成粒子成對消失. 由於宇稱性對稱破缺(CP broken), 最後殘留一點點正粒子, 創造了夸克, 電子, 微中子等基本粒子構成的三個家族e, μτ. 此時, 宇宙仍處在極高溫度下. 在這個溫度下, 原子是無法形成的. 當宇宙繼續膨脹, 溫度漸漸變冷, 氫原子才開始形成.

經過幾十萬年, 由於重力作用, 氫原子開始聚集, 形成星際間塵雲. 當然, 最初的擾動, 造成不均勻分佈是很重要的. 沒有不均勻分佈, 是不可能僅靠萬有引力產生聚集. 形成星際間塵雲後, 慢慢聚合形成恆星, 恆星再聚合形成星系, 星團, 到今天已經120億個地球年了. 天際中, 愈遠的星團, 遠離就愈快. 就像目前, 在視野宇宙邊緣的似星體, 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太陽系. 整個宇宙, 仍在這個霹靂下膨脹. 不過, 這仍只是科學版的宇宙創生假說, 可以把來當成宇宙創生的科學小說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